长期以来,进出医院车流与仙台大街辅路交织,院内外停车矛盾突出,仙台大街与自由大路交叉口通行效率低,静态交通秩序差,区域交通循环不畅,交通拥堵严重。针对以上特点,市交研中心制定“一院一策”治理方案,从“提升效率、规范秩序、增加停车、优化公交”四个方面系统研究治堵策略,先后下发2批次、18项治理措施,畅通院内外道路微循环,有效缓解了周边交通压力..." >
吉大三院位于经开区,毗邻仙台大街、自由大路、浦东路。院内职工6700余人,日均就诊及陪护人数约1.5万人,停车场日均进场1.2万辆车次,停车泊位约2600个。
长期以来,进出医院车流与仙台大街辅路交织,院内外停车矛盾突出,仙台大街与自由大路交叉口通行效率低,静态交通秩序差,区域交通循环不畅,交通拥堵严重。针对以上特点,市交研中心制定“一院一策”治理方案,从“提升效率、规范秩序、增加停车、优化公交”四个方面系统研究治堵策略,先后下发2批次、18项治理措施,畅通院内外道路微循环,有效缓解了周边交通压力。
一、周边交通运行分析
吉大三院位置分布图
1.医院进出口存在瓶颈,影响车辆通行效率。
仙台大街1号门进出交通车流量大,出行时间集中。车辆出场排队通行效率低,拥堵返溢至院内。自由大路公交停靠站距离医院出入口过近,与进出场车辆互相干扰,降低路段通行效率。浦东路路内违停占据道路资源,降低区域交通微循环功能。
2.仙台大街2号门交通秩序差,人车混行严重。
东部快速路南向北下桥车辆需连续变道进入2号门,车辆横切车道导致主辅路车辆交织严重。行人横穿马路进出医院,进一步加剧人车混行现象,安全隐患大、通行效率低、交通秩序差。
仙台大街2号门主辅路车辆交织严重
3.医院内外停车泊位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停车难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医院等交通出行需求旺盛区域,停车泊位需求大、供给能力有限、停车泊位周转率低等问题,是我市重点医院面临的普遍难题。医院停车供给矛盾突出,是我市停车供给矛盾的缩影。吉大三院泊位数约2600个,停车需求约4100个,日均泊位缺口约1500个。
吉大三院停车场难问题严峻
吉大三院停车场24小时到达车辆数统计
二、采取的措施
1.优化出入口交通组织,提升通行效率。
在仙台大街1号门外设置车辆等待区,延长地面出口道标线,并增设左转待行信号灯,试点小型“街道左转”创新交通组织形式,有效提升1号门出院车辆同行效率。同时,优化医院重要出入口流线,对仙台大街2号门实施“只进不出”管理,并对浦东路2号门新增车辆进出功能,整体优化医院出入口交通组织,联动发挥区域交通微循环功能。
吉大三院1号门前设置车辆等待区
优化交通组织流线,发挥院内外交通微循环功能
2.采取小微改造措施,提升医院周边交通秩序。
在仙台大街2号门前设置锥桶,禁止东部快速路下桥车辆右转连续变道直接驶入医院。优化高德、百度、腾讯等地图导航APP,引导车辆右转绕行进入医院。加高、加固桥下隔离护栏,优化地面过街斑马线,增设志愿者,引导行人利用斑马线过街。
3.挖潜停车泊位,缓解停车供给失衡矛盾。
对医院内部停车实施分区管理,院内职工在南区停车,就医患者在北区门诊、急诊区域停车。同时,加快医院内部P7停车场立体化改造前期准备工作。在鹤翔广场南侧新建公共停车场,可提供200个停车泊位。在院内增设车辆提前缴费二维码,支持车辆扫码微信缴费,提高车辆出场效率。
分区管理医院内部停车场
4.优化公交线路,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
率先开通901路微循环公交线路,串联医院与轻轨4号线。4台小巴士循环发车,日均客流量160人次。吸引就医患者、医院职工等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缓解集中出行、私家车出行产生的交通压力。
吉大三院901路微循环公交
吉大三院901路公交等候区
措施落实后,仙台大街1号门高峰期、单周期出场车辆数增加137%,院内排队长度由280米缩短至90米,平均排队长度减少68%。2号门前行人横穿马路现象基本杜绝。经过半年的系统治理,吉大三院区域交通微循环显著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