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设计的四平市紫气大路沿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
入围2022年度中国“全域海绵”典范项目
我公司设计的四平市紫气大路沿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入围2022年度中国“全域海绵”典范项目。这是我公司在海绵城市建设道路上又一力作,对于创新探索适合东北地区的低成本、低能耗、低维护特点的“三低”海绵技术有着重要影响。
紫气大路沿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包括紫昕广场、红石榴广场、西湖水上公园、南湖公园二期、双拥广场、紫气大路西段、紫气大路东段等,总长度9.7公里,总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是四平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来实施的第一个重点工程。我公司技术团队深入一线,完成整个项目踏勘、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过程,项目建成后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成为宜行街区和宜居社区的标杆,将紫气大路沿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打造成市民口口相传的民心工程。
抓住问题要害 优化提升周边服务功能
紫气大路作为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干线,随着流动人口数目逐年膨大,使得道路难以承受沉重的交通压力,问题逐渐显现,比如:沿线存在多处内涝积水点;因道路红线宽,径流系数大、污染强度高;人行空间长期被侵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静态交通停车困难,动态交通流向不顺畅。
为解决紫气大路的道路问题,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我公司技术团队根据道路情况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抓住问题要害,采用分段施策方法,多管齐下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提升道路周边服务功能。统筹协调道路布局和竖向,合理组织地表径流;综合运用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等技术组合,建立生态型排水系统;合理配置植物,提升绿化景观水平;完善收水设施,恢复收水能力;构建海绵型慢行系统,还路于民;建设透水停车位和机动车道渠化等。
坚持节约优先 多路并进推进绿色低碳
我公司设计的紫气大路沿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提高了城市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并采取多种措施,力求实现了海绵城市标准化、产业化、创新化、低碳化的高度融合。
修缮提升,充分利用。对既有方砖和立缘石较好的路段,进行打磨翻新再利用;对破损严重或确实存在内涝积水的区段,进行整体设计和更换,实现海绵调蓄功能,同时保留可重复利用的材料,用于城市口袋公园建设及市政大修;充分利用现有绿地及裸土地面,增加调蓄空间。
标准化施工,节能减排。采用预制的透水装配式道路基层,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了施工速度,又避免因返工造成的资源浪费,减少施工带来的扬尘等问题,效果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认可。东区慢行路段采用预拌透水混凝土,避免现场施工配比难把握、质量难保证等问题,规模化生产也降低了过程能耗,避免了现场搅拌产生的扬尘、噪音、污水等环境问题。
产学研结合,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项目铺装和路缘石大多采用功能与景观兼具的新型仿石材建材,强度和冻融循环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减少了石材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针对城市发展中建筑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处理困难等问题,我公司与北京建筑大学共同研究的《全再生骨料生物滞留设施》,创新性地将建筑垃圾、秸秆等原材料,加工为再生土壤有机质海绵设施填料,在紫气大路雨水花园建设中进行应用。
增强功能实效 源头减排蓄排平衡
项目区域为老城区上游和建成区南北向分水岭,通过设计让源头分担更多的城市排水压力,让新区分担老城区的排涝压力。
根据东北地区特点,在海绵设施进水口处设置沉淀池,用来沉淀浓度较高的SS(悬浮物)和融雪剂,从而减少沉淀物对海绵设施土壤和植物的影响。同时采用缝隙式透水砖,避免面层透水砖抗冻融性差等问题。
通过合理的设计,完善蓄排平衡的排涝体系,提高市政道路雨水的存储能力,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西湖水上公园和紫昕广场内部绿化、景观用水基本采取雨水回用,同时考虑冲厕、洗手等不同需求,设计了雨水分质供水模式,大大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并且利用合理的规划优势为城市提供更加丰富的水资源。
四平市紫气大路沿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落地,不仅对四平市的生态发展有深远影响,也能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时至今日,在如诗如画的城市生态环境中欣赏百花争艳、绿草如茵的美景,呼吸清新的空气,既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些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海绵城市建设。我公司将持续从多个专业角度出发,开展相关工作研究,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更加宜居环境不懈努力。